摘要:在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教育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陶行知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倡导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实践探讨和创新的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的瑰宝之一——民间美术理应得到重视。我们应当将民间美术中的精髓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从小就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按照陶行知的教育观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尤其对于民间艺术而言,那将有助于学生将现代美学和民间美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将本地的民间美术内容传播给学生,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反思与探索
引言: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特点,蕴藏着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增加了有关民间工艺方面的内容。实现知识的生动化、高效化传递,不仅是对小学美术教学主要目的的达成,也是对美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考验。为此,文章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一、民间美术在小学学生美术课堂中融合现状分析
由于很多美术课堂受到教材编写的限制不得不直面传统美术教学这一主题,因此,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是有接触过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只能说对这些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和彻底。当前学生的整体美术教学课程设计并不是十分理想,很多美术教师首先没有获得充足的教学时间,其次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涉猎也并不广泛,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表述对美术中的传统民间美术因素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传统民间美术在当今美术课堂的融合创新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为主旋律的美术课堂的发展方面也缺乏足够优秀的美术教师,导致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的结合不够紧密。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的反思与探索
1、教与学的互动,在实践之中内化知识
“教学做合一”的著名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了整体性,教学做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习惯与求实上进的学习态度。陶行知的知名教学理论“小先生制”其实就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小先生制”还可以简称为“教中学”,换言之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以往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陶行知则是在“以教人者教己”的基础上提炼出“教学做合一”的全新教学理念。其中,“以教人者教己”的教育思想主要表达了: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间并不存在十分严格的区分界限,教育者不仅可以教别人,而且能够教自己;而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教育他人。
简言之,人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而人人又都是受教育者。因而对于教师来言,便是既可以当教育者,又可以当学生;对学生而言,其不仅当学生,而且能够成为教育者。当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回答和解读,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作为“小先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如,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扮演“小先生”进行艺术赏鉴教学,最后由教师做补充说明,指出“小先生”授课过程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并加以弥补、修正,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总结、归纳课堂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作用。
2.将生活化场景融入美术课堂
学生只有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才能进一步理解美并创造美。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场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刻认识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用心感受生活之美。
如,我在讲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将属于江苏地方民间艺术的风筝引入课堂教学实践,将自己收集和拍摄的风筝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切身体会风筝这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同时,我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观看美术馆的各类艺术展览,以此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另外,我还可以通过举办剪纸、年画制作等形式丰富的传统民间美术比赛,让学生积极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发源于民间的艺术创作活动,并运用美学的视角解析生活,深化对美学艺术的理解。
3、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民间美术资源
陶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在艺术领域中同样如此,民间美术资源多种多样,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其中对于拉近学生和美术的距离是十分有帮助的,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美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民间美术资源,充分的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的理解。民间美术形式多种多样,一些作品能够客观地展示民间的文化和传说,但是也有一些作品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对客观的文化和传说进行了扭曲,容易误导学生。而且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事物认知能力不强,无法辨别美术作品的含义,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美术资源,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小布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可以引入民间的皮影戏进行教学。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人物造型,能够带给学生正面的影响,对于形象丑陋对学生产生不良什么影响的皮影形象要予以剔除。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视觉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皮影,增强学生的体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增加对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正处于美术教学的启蒙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这使得学生对于直观、生动的形象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之下,对于学生的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同时对于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对民间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在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不同形式的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可以利用微视频给学生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年画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另外,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我也可以为学生展示民间不同地方的剪纸技艺,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
5、结合民间美术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我国民间美术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民间美术所代表的文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民间美术的特点,引入民间美术的文化,帮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民间美术,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
例如,我在讲解雕刻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我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故宫《大禹治水图》玉雕,这是扬州工匠雕刻而成的,具有着扬州雕刻的特点,我可以为学生着重讲解扬州雕刻的特点,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学生的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具有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美术内容远不及一些西欧艺术受欢迎。但是,美术的教学不只是带领学生领悟各种美术类型的风采,而是能够通过民族美术的传授增强学生的美术文化自信和传承使命感。因此,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必须革新自己教学模式,教学中结合“教与学”的思想观念,创造性地融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教学,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美术文化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传统民间美术传承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浅析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25-126.
[2]杜克.中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探讨[J].科幻画报,2020(12):255-256.
[3]胡江鸿.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甘肃民间艺术的研究[J].中华少年,2020(19):34-35.
[4]周璐璐.浅谈淮阳“泥泥狗”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21(17):191-192.
[5]张晓雪.浅论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民间艺术[J].中华辞赋,2019(10):234.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