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光要用好学校这个主阵地,更要结合时代特点,利用好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
一、红领巾研学的政策背景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红领巾研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它融合了教育、旅行和实践等元素,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红领巾研学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将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校园之外,让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社会、自然和文化等丰富的资源。
同时,国家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研学活动的政策,为红领巾研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引导。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2017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了六大育人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六个下功夫,中小学对德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育人途径更加多元,中小学德育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实践性进一步增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作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工作原则之一。
二、红领巾研学本质解读
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首次提出“研学旅行”。 2016年11月,教育部、团中央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标志着研学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正式纳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2月4日-6日,江苏省辅导员风采大赛首次设置了红领巾研学项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是一种走出校园的新型学习方式。旅游是手段,教育是目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教育部提出要把研学作为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实践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学者朱立新认为,广义的研学旅行就是指以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目的的专项旅行。丁运超认为,研学旅行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在内容上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红领巾研学围绕少先队的主责主业,它除了具有研学旅行的一般特征之外,更要突出思想引领。通过研学旅行,让队员亲身感受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激励队员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来。
三、红领巾研学的重要意义
(一) 传承红色基因
1. 了解革命历史
在红色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亲眼看到战士们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武器,那些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展品仿佛将那段烽火岁月重现眼前。通过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文字记录,学生们知晓了革命先辈们为解放这座城市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苦斗争。
2. 树立正确价值观
这样的红色研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懂得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二)增强文化自信
1. 体验传统文化
通过探访古建筑,穿上汉服参加庄重的祭孔典礼,在古法拓字、桃李春风、巧解孔明锁、射箭、投壶、木射等六艺体验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培养民族自豪感
通过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学生们深刻领略到先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入的体验让他们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了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愿意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而自豪。
(三)促进全面发展
1. 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比如在农耕体验中,学生们学习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业生产环节,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学生们尝试制作手工艺品,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熟练度。
2. 激发创新精神
在科技研学中,学生们接触到各种前沿的科技成果和实验装置,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们尝试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思维得到拓展。在团队合作的项目中,学生们相互交流想法,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红领巾研学的实践路径
1.明确研学目标
在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清晰、具体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目标。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培养对家乡的初步认知和热爱;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侧重于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目标的明确能够为后续的活动设计和实施提供方向。
2.精心设计课程
课程设计是红领巾研学实践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能力范围,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设计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比如,以当地的历史古迹为基础,设计探究历史文化的课程;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课程。同时,课程中应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选择合适的研学基地
合适的研学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学习场景。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遗址、生态园区等作为研学基地。例如,选择历史博物馆,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的变迁;选择生态农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在选择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基地的教育功能、设施条件、安全保障等因素。
4. 组建专业的指导团队
专业的指导团队是确保研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指导团队成员应包括教师、专家、志愿者等,他们应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研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研学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5. 做好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是红领巾研学活动的首要前提。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等方面。提前对研学路线进行实地考察,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学生购买必要的保险,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6. 注重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
研学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召开总结交流会、撰写心得体会、制作成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研学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研学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为了巩固研学成效,可以对研学进行多元化评价,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等方面。比如,对队员评价可以结合"红领巾奖章”争章,对其研学前、中、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嘉奖;对教师的评价应纳入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中;对乡村小学是否开展研学及研学组织是否规范有效也应有评价,可由上级教育部门督导检查和师生家长问卷调查等。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各小学研学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全面运作起来。
红领巾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红色教育中深刻领悟革命精神,在环保主题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在乡土文化中感受家乡的魅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铭记历史,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