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的普及使得小学生接触到大量信息,其中网络 “烂 梗 ”在小学生间流行,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烂梗 ”流行的 原因和危害,探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出 应对小学生间网络“烂梗 ”流行的策略,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网络“烂梗 ”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带来了互联网语言结构、语言形式以及语 言表达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网络“烂梗 ”是通过网络平台流传的低俗、无聊、无意义的 语句、图片等,简单来说,相当于“说话不得体 ”。它在日常之间侵袭着人的精神世界、 传递着不良价值取向。对涉世未深、分别能力弱的小学生来说,网络“烂梗 ”给他们的 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引导小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烂梗 ”,成为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小学生间网络“烂梗 ”流行的原因
1.网络环境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各种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一些不良的网络 “烂梗 ” 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迅速传播,小学生在接触这些平台时,极 容易受到这些“烂梗 ”的影响。
2.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推动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网络“烂梗 ”往往具有一 定的趣味性和新奇性,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到 别人使用网络“烂梗 ”,也会跟着模仿。对于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他 们不自觉地将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混为一谈,将网络生活中的语言习惯直接运用到现实 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同伴交往时,学生通过说网络流行语以寻求身份认同。
3.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引导相对不足。家长和教师往往更关注 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这使得小学生在面对网 络“烂梗 ”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三、小学生间网络“烂梗 ”流行的危害
1.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烂梗 ”通常简洁、直白,缺乏规范性和艺术性。网络“烂梗 ”流行的背后, 其实是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整体的滑坡。一些沉迷于“烂梗 ”的小 学生往往脑袋空空,聊天中无法好好说话,写作文时又表述不清,看文章理解不透,有 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句子都不会规范书写。久而久之,只会复制粘贴的他们,语言表达变 得越发贫瘠和娱乐化,思维变得越发僵化和肤浅化。
2.扭曲价值观
一些网络“烂梗 ”包含着不良的价值观,如暴力、低俗、恶搞等。语言和思维从来 都是相互映射,学生的情绪和思考,完全可能随着“网络烂梗 ”的日益使用而被“固化 ”。 久而久之,会持续对学生进行心灵和行为上的双重影响和控制。
3.影响社交能力
使用网络“烂梗 ”可能会让小学生在社交中产生隔阂。一些不了解这些“烂梗 ”的 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或反感,从而影响小学生的社交关系。此外,过度依赖网络“烂梗 ” 也会使小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变得单一和肤浅,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 交往质量。
4.分散学习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如果他们沉迷于网络“烂梗 ”,就会分散 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同时,网络“烂梗 ”也可能会在课堂上出现,干扰教学秩 序,影响教学效果。
四、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烂梗 ”流行的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改善学生的语言系统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氛围,让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园文化景观、 评选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等方式,弘扬正能量,为小学生的语言成长环境创造良好的条 件。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网络“烂梗 ”对其语言系统的破坏。教师可以 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例如可以开展“班级阅读分享主体班 会 ”,以小品、情景剧、脱口秀等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分享自己阅读的经典故事,讲 述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感悟。还可以举行“诗词接力诵读 ”“玩转飞花令 ”等系列活动, 促使同学们的注意力发生转移,乐此不疲地背诵诗词,体悟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开展 “课前五分钟 ”活动,在每节语文课授课前,让学生分享最近看过的好书、好新闻、好 故事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和思维能力。他们把闲暇时间利用起来了,接触网络“烂梗 ”的时间自然少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面对网络“烂梗 ”在小学生中的泛滥,权势的压服是暂时低效的,思想的教化才是 深刻长久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核心内容。在应对网络“烂梗 ”流行的问题上,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加强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校可以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向小学生传授网络安全 知识、网络道德规范和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让小学生了解网络“烂梗 ”的危害,学会 辨别不良网络信息,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对“ 网络烂梗 ”的重要行动。人 的重要意义在于思考,用科学、理性去客观阐释事务;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与他人做贡 献,以智慧与力量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应教导学生,面对各种“风 ”必须 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与理想。
3. 引导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出于从众心理,小学生认为说出网络“烂梗 ”是件很酷、很潮流的事情,会产生优 越感,所以不需要多长时间,这些网络“烂梗 ”就能在中小学生群体迅速传播。此外, 拼写错误、语法混乱和简化的表达方式也可能使接收者难以理解发送者的真实意图,这 样不仅会降低交流效果,还可能导致误解的蔓延,影响人际 关系。
因此重视并分析“烂梗 ”流行背后所蕴含的学生情绪及心理显得极为重要。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德育工作者应给予小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 方面相应的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负面情绪。要引导他们以更为适当和合理的方式表达 自我,开展一些具有趣味的班级团体活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4.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 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关注孩 子的成长。
首先,家长应言传身教。先管好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使用脏话和网络 “烂梗 ”。在家庭中可以实行“语言银行 ”制度,即说脏话或使用网络“烂梗 ”的家庭 成员每次要向“语言银行 ”上缴一定数额的零花钱作为家庭共用买书支出,以此来营造 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方式, 与家长一起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范,提高家长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管意识和能力,引导 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网络,远离网络“烂梗 ”。
最后,也要鼓励学生主动与家长分享自己在网络上的所见所闻,家长适时作出正确 引导,让家庭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五、结语
帕斯卡曾说:“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譬如一根芦苇,但这是一根有思想的 芦苇。”当网络“烂梗 ”甚嚣尘上,学生盲目跟风以此为乐,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棵棵没 有思想的芦苇。
强国先强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 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在小学生建构语言系统和开拓思想认知的重要时期,德育 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烂梗 ”的危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学校德 育工作,加强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小学 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做一棵棵有思想的芦苇,在 大风吹过时,悠然自得。
参考文献
[1]毕红梅,甘文轩.网络烂梗的泛起逻辑、危害及纠治之道[J].北京青年研 究,2024,33(02):90-95.
[2]王希.打造优质“社交货币 ”教学生“好好说话 ”[J].新班主任,2023, (31):6-7.
[3]新华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强调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 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EB/OL]. (2021-11- 19)[2023-06-13].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