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教育云

宜兴市陶都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园地>教师文章>内容详情

新时代低年级校园欺凌的综合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05 08:38 发布单位: 宜兴市陶都小学 浏览量: 3791 【公开】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校园欺凌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十分重要,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综合预防: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积极心理学;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可采用的干预策略:明确校园欺凌的法律界定和责任,加强执法;遵循伦理原则,尊重受害者,公正对待欺凌者。建立持续监测与评估机制,确保策略有效性,深化预防与干预工作,加强部门协作营造反对校园欺凌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校园欺凌;小学生;低年级;积极心理学;家校合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校园欺凌问题愈发严重,其影响深远且广泛。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欺凌的整体发生率为 13.9%[1]。而低年级学生作为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更容易成为欺凌的受害者。这种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还可能对其学业和社交能力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针对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校园欺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在面对校园欺凌时显得尤为脆弱。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建立自我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欺凌行为的成因,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

二、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现状

近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版面上,涉及其中的学生年龄也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例如,在20227月,贵州省遵义市的一所小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欺凌事件。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画面中可以看到两名施暴的女生殴打和辱骂受害女孩,场面令人痛心疾首。这起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深刻反思。

而那些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无论欺凌严重与否,如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教育和管控措施,他们往往会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前行,最终可能会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些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和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逐渐养成攻击性、冷漠和无视他人权益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容易在未来的生活中触犯法律,走上一条充满危险和不归路的道路。因此,对于这些实施严重欺凌的学生,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教育和管控措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改正行为,以避免他们未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校园欺凌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预防与干预策略方面,现有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来应对复杂的校园欺凌问题。其次,在研究视角上,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而较少涉及法律和伦理等方面的探讨。这使得我们在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时可能忽视了这些重要因素的作用。

三、小学低年级校园欺凌的综合预防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在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对于预防低年级校园欺凌至关重要。首先,防欺凌教育课程应注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防欺凌知识。其次,课程内容应涵盖欺凌行为的识别、危害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此外,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细致地了解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和个性特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用更具体丰富的直观经验来做教育支撑。

(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被普遍应用到解决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以此来审视校园欺凌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校园欺凌中各个主体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我们从积极的角度,避免或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2]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心理学活动,如感恩日记、优点大轰炸、情绪疗养等方法,让学生与所处环境积极互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积极心理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三)家校合作机制

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中,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家校合作应是预防校园欺凌中的重点关注和建设内容,良好的家校合作会对校园欺凌起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作用[3]

首先,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此外,家校双方还应共同制定防欺凌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小学低年级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

面对校园欺凌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法律和伦理手段进行协同应对。法律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明确的规则和制裁措施,确保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而伦理手段则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根本上消除校园欺凌的土壤。

(一)法律视角:校园欺凌的法律界定与应对策略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28号),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完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保护体系,从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高度,狠抓未成年人保护“两法”落实,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法律角度来看,校园欺凌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具体而言,受害者及其家属有权依法追究欺凌者的民事责任,要求赔偿损失;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依法对欺凌者进行行政处罚,如警告、记过等;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欺凌行为,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有效应对校园欺凌,法律手段不可或缺。首先,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法律责任,为预防和干预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此外,还应建立校园欺凌案件的法律援助机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

(二)伦理视角:校园欺凌的伦理审视与引导策略

除了法律手段外,伦理视角也是审视和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维度。伦理原则强调尊重他人、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这些原则对于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

在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伦理原则:一是尊重受害者的权益和感受,避免二次伤害;二是公正对待欺凌者,既要对其进行教育和惩罚,也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三是倡导诚信和正直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持续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综合预防与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测与评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强调,学校应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1]。因此,在预防和干预低年级校园欺凌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建立相应的监测与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防欺凌教育的满意度和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评估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实际效果。同时,所有教育人员还应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综合预防与干预策略,为低年级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五、结语

展望未来,低年级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工作仍需不断深化和完善。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寻和开展更多实证研究以验证和完善现有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同时,教育部门应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预防和干预措施。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关注和支持,如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期望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反对校园欺凌的良好氛围。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1255号    苏ICP备17028899号-2  
版权所有:宜兴市教育局     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