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润物无声”
——教联体下的教育蝶变
宜兴市陶都小学 刘禹晗
启航:神圣使命 踏上征程
已过惊蛰,春风潋滟。教育在季节的再次轮回中又开启了新的征程,生命拔节的声响将在耳畔美妙响起,那些平平仄仄的关于成长的声韵会布满每个清晨或者黄昏,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必将扑面而来。作为教育人,只有看得见春天,才会深嗅花的香。这是教育者工作的常态,也是我们追求的意义。
在东西部协作的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联体成为了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引擎。无锡市作为牵头大市,优选中心学校与陕西省延安市部分乡村学校组成教联体,开启了一场关于教育、成长与梦想的探索之旅,而我和学生们,正是这场旅程中的生动注脚——真实的支教故事主人公。
探索:改变方式 创新管理
我与五(5)班61名同学的故事始于去年初秋,我们的初遇让所有的学生都对我这位新来的“怪”老师,山区的孩子们第一次碰到了一位满口普通话的新老师,相比于以往更多地使用方言交流,孩子们除了新奇更多的还是不适应,而作为新班主任的我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令我最头痛的就是——“小报告” 。
由于没有便利的交通,很多孩子都住在离学校几十公里以外的窑洞中,班里大部分孩子都在学校过着寄宿生活,缺少父母的关心与关爱导致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寄托于班主任,由此也诞生了让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头疼的问题——打小报告。“老师,刚刚他踩了我一脚!
“老师,刚刚他把圆珠笔画到了我身上!”“老师,他去厕所不小便就回来了!”......
在我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每个课间当我回到班中就会有一群小朋友一股脑儿地围上来,向我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我觉得通过打“小报告”可以让我知道很多学生的情况,并做到及时处理。可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样并不利于班级发展。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同学们是否只看到别人身上不好的一面,却无法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呢?一个问号便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我将学生打“小报告”的目的分为三类:一类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另一类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第三类就是要让老师知道别的同学做的不好。除第一种情况外,其他的多数情况下都是负面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改变孩子们。
引导:跨越山海 云端连线
孩子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针对此问题,我联系我校与受援学校教联体,设计了“好习惯养成集章单”,通过集章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并通过对比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让每一位教联体教师每周抽出空余时间,孩子们通过线上反馈的方式,向教联体老师反馈本周中发现同学的优点,并由教联体支教团队,对每位学生进行奖章评比,分享当地校园优秀班干部事迹,让孩子们了解两地孩子的生活状况与优缺点,及时取长补短。由学生自己统计数量,最终由我进行汇总,贴在班级的“你追我赶”栏里,学生可以直观对比。一段时间后,我观察到很多同学会在课下进行讨论,对于得章会获得满足感,内驱动学生继续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小报告”的逐渐情况减少了。
改变:扬长避短 学会欣赏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联体线上教学不光帮助孩子们逐渐树立了发现他人优点的意识,还能驱动自己不断进步。为了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小事,我还在每周五的班会课上开展了“我身边的好人好事”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本周你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为什么要夸赞他,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别人身上的美,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班会课上,一名同学分享他看到的 好人好事时说道:“ 咱们班的小李同学经常会自觉在楼道倒饭桶旁边做清洁,不怕苦不怕累,只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后来我看到了楼道里的脏东西也会像他那样主动清洁,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听到孩子的话,我深深感到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向着光的方向不断前行,一定会变成一个个最好的自已。
希望: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在教联体的持续推动下,西北县域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这,仅仅是教联体育人故事中的一个缩影。教联体除了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也能让老师看得见最偏的地方,做好大山深处孩子的点灯人。
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无数个像我和山区学生们一样的故事正在发生,它们见证着教联体的力量,也预示着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教育的光辉必如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