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陶都小学 戴燕飞
暑假里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听了好几位专家和名师的讲座,受益非浅。在网上看到南师大的齐学红教授赠予了我们的这句话: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也不可能有学生的成长!
是啊!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的作用也时刻发生变化,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员”,而且还是“领导者、是“父母代理人”,是“心理咨询者、医疗者”和“学生的知已及朋友”等。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师工作,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更需要不断成长,我们需要更开放的心态,正如名师卢志文所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不应当仅是蜡烛,垂泪到天明,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因此,教师应当是朝霞祥云,映红天空、照亮人间的同时又展示了自身的美丽与绚烂。” 教师只有在自我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照亮学生的心灵。
在本次学习后,我的收获是:我们应该确定怎样的知识观、价值观和师生观。
首先,我们需要从“一桶水”到“长流水”的知识观。
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思想观念使我们的时代突飞猛进,并不断地被引入教育领域。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除了以传统的静态的文本形式存在之外,还可以以动态的超文本形式存在;知识可以共享,上网可以学到知识。人类知识系统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二是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在这样社会条件下,教师即使是学富五车,也很难说他就可以“晓知天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其知识存量显然已不是传统社会下的“一桶水”的意义能涵盖得了的,必须变“一桶水”为“长流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变革自己的知识观,重新构筑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的教师知识观体现了当代知识的基本特性,反映了新时期终身学习思想和知识动态观念。
我们唯有顺应这样的潮流,才能在今后的教育中,获得专业上真正的成长,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其次,我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我们的生命会因理想而精彩;会因学生而精彩。作为一名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五年多来我碌碌无为,我也茫然。有想法,想有所为,却又觉得无能为力,所以不断放弃,又不断在自责中想有所为。生活在一种无序和混乱中。同时我发现我的工作对象——我的学生们,也变得不那么快乐了,也茫然、浮躁、内心充满恐惧,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他们似乎传染了成人们的“疾病”,不知是为了逃避还是别的什么,他们也选择了那条实际而又实惠的道路,走到哪儿算哪儿,糊弄一天算一天。作为教师,我感到困惑,内心涌动着一种无法泯灭的责任感和一种强烈的悲哀,无法泯灭的责任感它强烈地催促着我要有所改变。我苦思冥想不断实践,又不断碰壁,继而引发我更痛苦的思考和陷入久久不能自拔的悲哀中。 现在我想,我们应该摈弃复杂的思维,回到纯真而又容易失落的“理想”上来,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理想,而这理想一定和学生有关,我们需要慧眼来发现教育的魅力,需要真心来表示对学生的感情,我们才能产生心灵深处感动的共鸣。
最后,我想我们应该确定一种新的师生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真教师要用情感陶冶学生,热爱学生。”
“教学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为教师。”
“课堂里面的精神,一来靠着先生和学生的感情,二来靠着同学彼此的感情。”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活动,它所面对的是完整的各具个性特点的学生。在充满着精神交往因素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位向导,将学生领进不迷失方向的航道;应该成为一位良师益友,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的失败和挫折;也应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展开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师生应该是有着精神的共鸣,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彼此关爱!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